育盟植物网首页 > 保护植物 > 密叶红豆杉

密叶红豆杉

 

等级

国家一级保护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达15米,部分可达20米;胸径达1.3米。老树通常基部多茎。树皮薄,裂成不规则大片状脱落,红褐色。带叶小枝细长,圆柱状,不规则互生,叶基下延处有细槽。顶芽较小,芽鳞具急尖,覆瓦状紧密排列,在新枝基部宿存。叶在小枝上较紧密地排列成不规则两列,常呈V型排列,叶与小枝的夹角为40-80度;叶条形,长(1.5-)2.3-3.1(-3.5)厘米,宽(1.5-)1.7-2.0(-2.3)毫米,革质,通常直,边缘平行,叶缘外卷,基部楔形,具短柄,略扭曲,先端急尖,顶端小尖头不显著。叶片近轴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凸起,叶片远轴面(下面)黄绿色,有两条淡黄绿色气孔带,每条气孔带通常具气孔6-9列,每列气孔之间排列较紧密,中脉凸起,具密生的乳头状突起,与气孔带宽度近相等,颜色相近,无光泽。雄球花腋生,单生,在可育枝两侧排成行,卵形,具短梗,基部有苞片。小孢子叶(雄蕊)6-14枚,盾状,具4-9个花粉囊(花药)。大孢子叶球腋生,单生,近无柄。假种皮初为绿色,覆盖种子的下半部,成熟时短时间内发育成杯状肉质红色假种皮,长9-12毫米,宽7-9毫米。种子椭圆形,微扁,上部略宽,具二钝棱脊,先端有突起的尖头,长6-7毫米,径4-5毫米,绿色变为褐色。

识别要点

本种与东北红豆杉相似,但叶为条形,细长,平直(叶边缘平行),叶缘内卷(干标本),基部楔形,叶背面中脉具乳头状突起,叶背气孔带具6-9列气孔,种子椭圆形,微扁,上部略宽相区别。

生境

针阔混交林或林叶林中

海拔

1900-3300(-3450)米

保护价值

红豆杉属植物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与红豆杉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

致危因子

密叶红豆杉局限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区西部的高山森林中,从尼泊尔的中部沿喜马拉雅山扩散到阿富汗的东部一带,种群呈零散分布,且有效居群通常较小,种群的年龄级结构不稳定,种群呈下降趋势(Poudel 等,2014)。目前部分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但由于商业(树皮和枝叶作为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主要原料)和本地(家用木材和牲畜饲料)的过渡使用,其野生资源面临巨大威胁,据统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80%以上的野生资源遭到破坏。牲畜放牧和幼苗生长及更新缓慢对该种也造成了威胁(Poudel 等,2012)。

保护现状

中国已将密叶红豆杉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中。根据 IUCN的评价标准,密叶红豆杉的保护级别列为濒危(EN)(Poudel 等,2012)。

保护建议

建议在密叶红豆杉集中生长地区周围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隔离带,对野生种群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野生数量得到扩大,也有利于保护其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的遗传基因。对于很多阻碍交通或安全隐患的古老红豆杉,应对其进行迁地保护,如移栽到植物园或保护区,保存其基因库。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将密叶红豆杉幼苗再引入到其原来分布区或其他适合生长的地区,让其回归天然条件,正常生长繁殖,恢复野生生长的状态,保持遗传多样性,以建立足够的遗传资源来适应改变的新种群。

分布

西藏


《密叶红豆杉》由育盟植物网编辑版权所有,转摘请注明出处,上海育盟感谢您的支持与喜爱!
上一篇: 川滇红豆杉
下一篇: 银杉,松科银杉属,国家一级保护

网友评论

更多>>

发表评论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