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
国家一级保护
形态特征
乔木,高30-45米,胸径1-3米,稀达6米;树皮纵裂成条状;生鳞叶的枝排列紧密,粗壮,不排成平面,常呈四棱形,稀呈圆柱形,常被蜡粉,末端的鳞叶枝径粗1-2毫米,不下垂;二年生枝淡紫褐色或灰紫褐色,老枝黑灰色,枝皮裂成鳞状块片。鳞叶斜方形,交叉对生,紧密排成整齐的四列,背部有钝纵脊或拱圆,具条槽。球果矩圆状球形,长1.6-2厘米,径1.3-1.6厘米;种鳞6对,木质,盾形,顶部平,多呈五角形或六角形,或上部种鳞呈四角形,中央有明显而凸起的尖头,能育种鳞具多数种子;种子两侧具窄翅。
识别要点
本种生鳞叶的小枝粗壮、排列紧密,末端枝不下垂而与西藏柏木C. torulosa D. Don不同。与岷江柏木C. chengiana S. Y. Hu的区别在其生鳞叶的小枝常呈四棱形,通常较粗,排列紧密,多被蜡粉;球果具6对种鳞,种鳞顶部中央有明显而凸起的尖头。
生境
沿江地段的慢滩和有灰石露头的阶地阳坡的中下部,组成稀疏的纯林。
居群
巨柏的生态地理范围狭小,主要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呈狭带状和斑块状间断分布;目前巨柏已被分割成4个种群,种群间环境异质,水平地带上跨越了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3大生态区。
海拔
3000~3400米
物候期
花期3~4月,球果9-10月成熟。
栽培要点
巨柏每年都结果实,采种较为容易,可用种子播种育苗,然后移植。栽培法参照本属其他植物。
保护价值
巨柏为我国特有树种,胸径一般在l米以上,其中有的为千年古树,胸径则达3—6米。对研究柏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西藏植被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都有较重要的意义。
致危因子
物种自身因素;种间影响
保护现状
巨柏是1974年在西藏东部发现的一种特有植物,分布区狭窄。现有林木的年龄多在百年以上,其中有些是千年古树。它在山坡上天然更新困难,但沿雅鲁藏布江可见其幼苗。
保护建议
目前尚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建议严禁砍伐,选择分布集中、生长良好的林分作为自然保护点,对千年古树应订牌重点保护,绝对禁止砍伐。并大力采种育苗,营造人工林。
分布
云南、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