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盟植物网首页 > 保护植物 > 叉孢苏铁

叉孢苏铁

 

等级

国家一级保护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地上部分高及直径达50~70 cm。茎干约一半地下生,地上茎高15-70厘米,径10-40厘米;干皮黑褐色,具宿存叶痕。叶15-25,一回羽裂,长2-3.3米,宽45-60厘米;叶柄长60-150厘米,初呈蓝绿色,后变绿色,具刺25-50对,刺距1-2.5厘米,刺长(1-)2-3.5毫米;羽片间距1-1.8厘米,薄革质,长21-40厘米,宽12-18毫米,基部近对称,稍下延,边缘有时波状,中脉鲜时两面隆起,干时下面变平或稍凹。雄球花狭圆柱形,黄色,长30~60 cm;大孢子叶紧密,不育顶片卵圆形,被脱落性棕色绒毛,边缘篦齿状深裂,先端芒状,常2裂,有时重复分叉,顶裂片钻形至菱状披针形,胚珠无毛,扁球形;小孢子球窄椭圆状圆柱形,长30-50厘米;小孢子叶窄楔形,长2-2.5厘米,宽1-1.2厘米,先端具短尖头;大孢子叶25-50,密集,长10-16(-20)厘米,不育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长5-9厘米,宽4-8(-11)厘米,裂片钻状或丝状,每侧16-22,其中部分呈二叉状分裂,长2-5厘米,顶生裂片钻状或披针形,边缘常具不整齐的齿;胚珠(2)3-6,无毛。种子倒卵状,长2.8-3.5厘米,基部窄楔形,中种皮具细疣状突起。

识别要点

常绿木本。茎干圆柱形,叶痕宿存。鳞叶三角状披针形,柔软多毛;小羽片表面深绿色,光亮,中脉在两面均隆起。小孢子叶球长纺锤形,柔软,黄色;大孢子叶球扁球形,大孢子叶边缘篦齿状深裂,常二叉或二裂。种子球形,成熟时黄色至黄褐色。

生境

半荫阔叶林或混交林中

居群

截至2002年,叉孢苏铁自然野生资源量在中国贵州约100株左右,并且仍在遭受人为破坏。栽培资源量约100株。

海拔

600-900米

物候期

花期5~6月;种子11~12月成熟。

栽培要点

一般采用分蘖,切干或种子繁殖。分蘖繁殖时,应从老树干基部周围切取分蘖,种在肥沃湿润的腐殖土中,放半阴处。也有将干部切成片段,埋土中,使干部四周发生新芽,再行分栽。种子寿命短,采后应即播种。

保护价值

叉孢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对研究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古气候、古地理及冰川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植株优美奇特,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致危因子

叉孢苏铁虽然分布广,但为星散分布,在自然界很少开花结实,幼苗不多见,资源量少,加之人为采挖十分严重,已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

保护现状

就地保护现状,建立了保护叉孢苏铁的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现状,联合开展野外调查、迁地保护、科研等各项工作。

保护建议

需进行原产地保护及迁地保护工作,人工辅助授粉生产种子,以抢救这一珍贵资源。

分布

贵州、云南、广西


《叉孢苏铁》由育盟植物网编辑版权所有,转摘请注明出处,上海育盟感谢您的支持与喜爱!
上一篇: 石山苏铁
下一篇: 银杉,松科银杉属,国家一级保护

网友评论

更多>>

发表评论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