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运势很差(结婚后运势会改变吗)

生存的弹性和生育的弹性

为什么而婚、而生,这是个问题,年轻人选择反衬了国家对普通人处境的责任。

生存发展之后才有人类繁衍,不解决青年人安身立命,只是把结婚生孩子当作责任押给他们;给骆驼祥子说你书读少了,给孔乙己说,你该脱下长衫,里外里都让你们给安排明白了,年轻人也会给出自己的反击,比如我在网上看到用就业的说法调侃婚育率问题:

不是不生育,是调生,等我退休了赚够钱了再考虑生育,或者下辈子把两世的孩子一起生了

不生并非意味着生育率下降,而是年轻人灵活生育的体现,据xx调查显示,2023年xx生育率为97.3%

慢生育不是不生育,更不是摆烂

年轻群体初次进入生育年龄,普遍面临摩擦性不育困境

玩统计的烂梗,生育率同样可以“调整”上去,谁要统计数据你开心就好。而真实的理念正在普及——切莫滥生无辜,孩子未必想来人世经历我们经历的苦难,继承我们的牛马体制,续演韭菜的下一茬。

结婚后运势很差

底层互害和生殖隔离

婚育率之所以低,因为而今大多普通人处境不好,如果不能通过占别人便宜,就过不好日子,因此不得不算计婚姻中的另一方。

比如部分男性否定女性的生育艰辛代价风险,描述生育是女性的天性,因此想淡化生育的成本;或者通过打压、欺骗、制造年龄焦虑降低女性婚育议价能力。

同时反过来的例子也有,比如部分女性,也会利用婚姻恋爱为筹码压榨工具人、利用传宗接代焦虑为谈判筹码,让男性尽可能多扮演供养和服从角色。

以上的婚恋市场策略实际上这是一种底层互害,而少数不需要彼此计较的男女,是因为条件没那么糟,但他们也会避免因婚姻降级,因此形成隔离,不同阶层条件下的不通婚现象更加明显。

大家应该看过不少博主都在做的两类视频或文章:什么日本泡沫经济后,女性从吊着四种约会对象满足自己,变成陷入贫困,因为男性由于压力不买帐了。这类分析逻辑是满足一部分男性用户的,因为它回避了女性就业、收入、独立性的改善,以及面对一部分情况下没有改善的婚育处境,不愿意选择走入婚姻;虽然不可能消除焦虑,但焦虑本身就是人们做了取舍之后的代价之一。

结婚后运势很差

即使焦虑,在找不到合适性价比和情感寄托的时候,男女其实都扛着焦虑单身下去。

还有一类视频就是专业红娘说相亲市场上,女性别管条件再好,一定年龄也要降低预期,因为条件好的男性只在乎你年龄。这种与其说给女性制造焦虑,不如说是让部分男性看着舒心而已。

实际上,如今的现实是,女性一旦开始准备面对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对象的情况,她一般就不会再降低标准。尤其是从观念保守地区离开,去到大城市打拼的女性,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她们也不太会选择再回到那种底层互害的模式中去了,宁可在更平等的地方保持单着。她们不是谁的未来媳妇和生育机器,单身不可惜。对男女而言都是如此,男性也在避免无法承受的负担,不合适的婚恋就不尝试了。

结婚后运势很差

跳出焦虑自处

只有把底层人民视作资源、燃料、电池的视角,才会觉得人们单身不结婚是浪费,是可惜。

信息茧房让大家都试图给对方制造焦虑,进而通过对方让步来攫取这个零和博弈中的优势。很多人也觉得自己能扛,对方会扛不住,其实大多数是幻想。如今,对于越来越多的男女而言,婚育的代价显著大于收益,这事就算了。 我不劝人恋爱结婚、也不劝人保持单身,只是劝大家一句,算了,这事就这样了。

无论是因为自身原因、运气还是外部因素、家庭环境,只要是一个年轻人无法进入“合适性价比婚育区间”,没有办法在这个区间内跟异性取得交际,就暂时或持续单身。许多青年男女进化出了自我保护机制——我先单为敬,不陷入这种无望的纠葛。

社会机制、市场机制都在惩罚错误的婚育选择,正是通过性价比低这一事实,此时再去宣扬应该结婚、多生孩子,却不肯给予婚育年龄的人保障,是矛盾的。要么别管,要么给够,光劝人付出是违背人性的,虽然情感需求和繁衍后代也是人性之一,但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的分化,目前看是牺牲掉这部分人性,或者牺牲掉一部分人的需求,为结果的,短期内看不到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