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面相 汤恩伯是好的吗

张灵甫身亡,蒋介石当众让汤恩伯下跪,并在他死后说:死了也好

“把汤恩伯立马给我找来!”蒋介石发出狮子般的怒吼。

秘书跟着蒋介石这么长时间,还是第一次见蒋介石发这么大的脾气。

汤恩伯很快就来到了南京政府办公室的门口,他站在门口踟躇了好久,最终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所有国民党将领都来了,气氛冷得让汤恩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跪下!”蒋介石怒吼道。

汤恩伯顿时吓得黯然失色,“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他额头冒着细细地汗珠,大气都不敢出。

汤恩伯面相

汤恩伯

办公室再次安静得可怕。

当蒋介石把目光停留在办公桌上的电报上时,“张灵甫身亡,74师全灭”的几个大字,再次像一把利剑戳中了他的心。

他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怒,拿起手边的手杖,一阵风似的走向跪着的汤恩伯,狠狠地朝他砸了下去。

直到汤恩伯满脸是血,蒋介石也没有停手的意思,旁边站着的国民党将领们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劝阻。

汤恩伯做了什么,让蒋公如此气愤?他和张灵甫的死有什么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蒋介石以后还会信任他,对他委以重任吗?

明争暗斗1947年3月,蒋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总计45万兵力,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

国民党主力张灵甫带领整编后的74师,大杀四方,迅速占领了华东解放区的淮阴、淮南两大中心地带。接着,在张灵甫的带领下,74师又迅速占领了泗阳、宿迁、涟水等地。

一时间,张灵甫名声大噪,国民党上下都称其为“常胜将军”。蒋介石对其更是宠爱有加,经常对身边人说:“灵甫乃我心腹爱将!”

汤恩伯面相

张灵甫

临沂大捷后,张灵甫穿着黑色大氅,昂然站立在临沂高大的城墙之上。他使劲挥动着右手,对着自己的属下大喊:“活捉陈毅、粟裕,指日可待!”

战无不胜的功绩,再加上蒋介石的夸赞,让张灵甫变得越发桀骜不驯。面对那个在他看来靠“关系”才当上司令的汤恩伯,他从来不放在眼里。

很多时候,对于汤恩伯下达的命令,他也选择无视。

两人也总是因为意见不合,常常闹得不愉快。

蒋介石把两人的矛盾看在眼里,但并没有想过制止或从中调和。在他看来,两人的明争暗斗刚好可以为他所用。

1947年5月,张灵甫带领第74师与陈毅、粟裕带领的华北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展开激战。

当时的情况说起来有点儿蹊跷,我军的华北野战军以10万兵力对战国民党军的3万兵力,只要张灵甫带领74师向左或向右前进10公里左右,就能和自己的军队汇合。到时候,74师的危机自然就会解除。

汤恩伯面相

然而,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张灵甫甘愿充当“诱饵”,直接将自己带领的74师拉上了孟良崮,为的就是将我军的华北野战军全部引诱过去,实施一举歼灭的计划。

所以,在汤恩伯按照原计划稳扎稳打时,他突然看到一支部队开始渐渐脱离大部队至少20里远。

他急忙派人去询问,一位邱姓士兵被带到了汤恩伯面前。

面对不服从指挥的士兵,汤恩伯可不像对张灵甫那样有耐心,他破口向邱姓士兵大骂:“你们是谁手下的兵?不听指挥就滚回家种地。”

邱姓士兵义正言辞地说道:“我们是师长张灵甫部下,隶属整编第74师。张师长说了,谁要是第一个把军旗插在孟良崮,谁就能官升一级!”

听到邱姓士兵如此说,汤恩伯并没有考虑张灵甫这样做的真实用意,更没有想过去问一问张灵甫。在他脑子里,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张灵甫想立军功想疯了。

对此,汤恩伯对这位士兵说:“回去告诉你们师长,这样急功近利无非找死!”

真是谁带的兵像谁,这位邱姓士兵并不以为意,甚至有些自负才高地说道:“我们隶属74师,只能顶头上司的命令,我们师长没发话,谁说都不好使!”

听到这话,汤恩伯气得愣了好一会儿,他深吸一口气才说道:“好!好!让你们的师长带着你们当炮灰去吧!”

这位邱姓士兵的话,无疑加重了汤恩伯和张灵甫之间的矛盾。从这位士兵对汤恩伯满不在乎的态度来看,张灵甫私底下对汤恩伯不知道说过多少置喙之言。

汤恩伯面相

蒋介石

坐镇南京的蒋介石,得知张灵甫带领第74师上了孟良崮,又惊又喜。

惊的是,张灵甫如若被困,随时会有危险。

喜的是,张灵甫为国军提供了一个将我军歼灭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

其实,在蒋介石心里,他与张灵甫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在他看来,我军的华北野战军要想吃掉74师这块“肥肉”,必定集结部队上孟良崮。当我军的华北野战军围困住74师之时,汤恩伯带领的国民党40万大军从外围再来包裹华北野战军,对我军包个“饺子”,与74师里应外合,中心开花,消灭陈毅、粟裕当然“指日可待”!

除此之外,蒋介石认为有着“国军五大主力”之称的74师,陷入危险的可能性并不很大。74师不仅装备精良,用的都是美军制造的武器,而且战士战斗力也强。如若真的被围困,以74师的能力,坚守一两天也是完全可行的。

如此胜算之下,蒋介石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获得蒋介石允许后,张灵甫迅速带领74师上了孟良崮,他带领部下在孟良崮与我军激战3天,眼看士兵就要断水断粮了,距离孟良崮只有大半天路程的国民党援军,却迟迟未见动静。

第4天时,张灵甫内心越发不安。他发出的电报如石沉大海般,毫无音讯。

这边汤恩伯看着张灵甫发来的支援电报,忍不住冷笑了一声,丝毫没有前去救援的意思。他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对自己的部下说:“急功近利有什么好!被围了吧!哼!这就是抢立军功的后果!”

汤恩伯面相

蒋介石和汤恩伯

得知这一情况的蒋介石,发了很大的脾气,他立刻给汤恩伯发去急电,让他率领部队前去支援张灵甫。

蒋介石亲自下的命令,汤恩伯不敢不从。

1947年5月15日,汤恩伯率领部队前去孟良崮。走到半路,却遇见了从孟良崮前来报信的一名战士。这名战士3天水米未进,早已虚脱得不成样子,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汤恩伯说:“孟良崮形势严峻,陈毅、粟裕的军队随时会掉头南下,你们一定要加快速度,赶在他们之前到达孟良崮。”

听到此话的汤恩伯,为了自保,不仅没有加快速度前进,反而放弃了支援张灵甫的原始计划,直接掉头返回了临沂。

没有了汤恩伯的援助,号称蒋家王朝“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全部被我军歼灭于孟良崮。

1947年5月16日,师长张灵甫也身亡于孟良崮。

对于孟良崮战败的根源,蒋介石心知肚明。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竟然会成为我军致胜的关键。

面对汤恩伯的临阵脱逃,他更加怒不可遏,将所有怨气和怒气都发泄在了他身上。

为获信任,出卖恩师面对“张灵甫身亡,74师全灭”的电报,蒋介石大发雷霆。他拿着手杖使劲摔打着跪在办公室的汤恩伯。

看着满脸是血、伤痕累累的汤恩伯,却没有一个人出来为其求情说话。

汤恩伯面相

陈仪

眼看汤恩伯就要不行了,实在看不下去的陈仪站出来说:“蒋委员长,您累了吧!先休息一下,以后再办他吧!”蒋介石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手杖,对着汤恩伯大喊一声“滚出去”。据说,当时汤恩伯虽然不是滚出去的,也是爬出去的。

事后,蒋介石撤销了汤恩伯的所有职务,而被蒋介石痛打之后的汤恩伯,开始向陈仪不断地抱怨,说他这么多年来跟着蒋介石任劳任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竟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他拳打脚踢,他以后还怎么在国民党军中混下去?

对此,陈仪对汤恩伯多加劝导。

事实上,汤恩伯能坐到司令的位置,确实像张灵甫所说,靠的是“关系”。

这层关系就是陈仪。

汤恩伯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原名叫汤克勤。

年少志不短的汤恩伯,为了能改变命运,四处借钱去日本留学。他希望自己东渡日本,能为自己镀一层金。

汤恩伯面相

汤恩伯和妻子王竟白一家合照

没想到,这趟日本之旅真的改变了他的人生。到了日本后,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王竟白的女子,王竟白自身并无过人之处,但她的义父却是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仪。

陈仪是蒋介石的同学,而且深得蒋介石重用。

得知这层关系的汤恩伯,开始对王竟白展开疯狂的追求。俘获美人芳心的汤恩伯,被王竟白介绍给了自己的义父陈仪。

陈仪对汤恩伯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表示欣赏,开始在事业上极尽所能的帮助他。

1926年,汤恩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他与王竟白举办了婚礼。刚回国的汤恩伯除了一纸文凭,可以说是两手空空。

于是,陈仪就将汤恩伯介绍紧了浙一师担任少校参谋,又在陈仪的举荐下,逐渐走进了蒋介石的视线。

为了感激陈仪,汤恩伯对其一直恭敬有加,以父子相称。后来还将自己的原名“克勤”改为“恩伯”,意思就是感恩像伯父一样对待自己的陈仪。对陈仪的知遇之恩,汤恩伯永志不忘。

后来,汤恩伯就凭借着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一跃升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参谋,再由参谋升为师长,最后到集团军总司令,成为蒋介石眼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汤恩伯面相

汤恩伯

然而,自从74师全员被歼灭,张灵甫身亡后,汤恩伯被撤职,蒋介石对其也越来越淡漠。

这时,陈仪又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

1948年夏天,陈仪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主席后,就斗胆向蒋介石再次举荐了汤恩伯。在陈仪的请求下,蒋介石同意了让汤恩伯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的职位。

虽说汤恩伯又重新被委任了职位,但他觉得蒋介石对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信任了。为了再次获得蒋介石信任,汤恩伯竟然不讲情义,出卖了恩师陈仪。

自从被蒋介石痛打一顿后,汤恩伯每每与陈仪交谈,都主动表示自己想要反蒋的意愿。两人经常在上海秘密会谈,希望与中共取得联络,然后公开反蒋。

此时,蒋介石也发现了两人之间的异常,派儿子蒋经国以安抚为重,去了汤恩伯处。毕竟当时的汤恩伯,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兵权在握。

面对蒋经国的突然来访,汤恩伯知道来者不善,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然而,当蒋经国表示会将上海库存的20万黄金交给他,并让他全权代理上海物资的分配时,汤恩伯马上换了表情,开始百般讨好蒋经国。

就在这时,陈仪派人送来了与中共方面达成的浙江起义的协议,汤恩伯毫不犹豫将协议交给蒋经国,并对蒋经国说,陈仪是在对他“策反”。为了表示他的衷心,他还当着蒋经国的面在蒋介石的画像面前郑重宣誓,表示会誓死效忠。

汤恩伯面相

陈仪

汤恩伯就这样将恩师陈仪出卖,被出卖的陈仪刚开始还不相信,他与汤恩伯情同父子,汤恩伯怎么也不会出卖自己。

直到30多名国军特务包围了陈仪的家,陈仪依然高喊着要见汤恩伯。前去抓捕他的国民特务毛森阴森森地笑着说;“难道你不知道汤恩伯的人生信条吗?就是要有菩萨心肠,要有屠夫手段。”

这下,陈仪彻底醒悟了,叫骂着:“汤恩伯,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也多活不了5年!”

随后,陈仪就被押送到了台湾,于1950年6月18日英勇就义。

事实上,汤恩伯的歹毒心肠很早之前就能窥见一二。

抗日战争时期,汤恩伯因为在战场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委任为第一战区副司令,兼豫鲁皖苏边区总司令,驻守在河南。他为了征集粮饷,对河南人民无所不用其极。当时的河南人民有句顺口溜说:“宁叫日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由此可见,汤恩伯对河南百姓的剥削之深,压迫之大!

汤恩伯面相

汤恩伯

不仅如此,汤恩伯有了地位和权力后,性格也开始变得暴戾。

据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回忆,有一次,他和汤恩伯一起乘船去某地视察,船老板对汤恩伯说了几句不太恭敬的话,汤恩伯竟然当着李宗仁的面,拔出手枪,抵在船老板的脑门上,恶狠狠地吼道:“你再说一句,看老子崩了你!”

李宗仁以为汤恩伯只是随便说说,吓唬一下船老板,没想到,他真的开了枪!

汤恩伯死后,蒋介石说:死了也好汤恩伯以出卖恩师陈仪的代价,重获了蒋介石的信任。只是这信任,就如昙花一现,太短暂了。

1948年12月,蒋介石任命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抵抗由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

汤恩伯面相

蒋介石

然而,这一次,汤恩伯却溃败得格外狼狈。他先是带领残兵败将去了厦门,后来厦门被我军收复,他又去了金门。

国民党全员溃败至台湾后,汤恩伯随后也去了台湾。到了台湾后,蒋介石任命他为“战略顾问”。这个职位只是个闲职,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权。

其实,从张灵甫身亡开始,疑心重的蒋介石对汤恩伯早已心存芥蒂,即使后来他再怎么弥补,都无济于事。

而从汤恩伯出卖恩师陈仪开始,蒋氏父子就对他完全失去了信任,后来做的种种,无非是不想落人口舌罢了。

到台湾不久,汤恩伯的胃病就恶化了。他给蒋介石打报告,要求去日本找一家医疗技术先进的医院治病。

汤恩伯面相

汤恩伯全家福

蒋介石看到汤恩伯的申请报告,面无表情地说:“犯过大错的人,还想去日本治病?送他去简直就是浪费国币。”

结果,汤恩伯后来就收到了蒋介石回复他的申请报告,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就地医治。

此时的汤恩伯,不仅备受蒋氏父子排挤,生活上也是孑然一身,孤独无依。因为出卖了恩师陈仪,妻子王竟对其怨恨不已,带着孩子远赴美国定居。

想着昔日与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两个人恩爱有加,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美好画面,汤恩伯日渐消瘦,再加上胃病的缠绕,惶惶不可终日。

1954年4月的一天,汤恩伯突然腹痛不止,被送往医院救治后,医生告知可能是癌症,建议他前去国外医治。

汤恩伯再次向蒋介石递交了申请,恳请蒋介石能够同意他前去日本做手术。碍于情面,蒋介石终于同意了汤恩伯的请求。

汤恩伯面相

也许一个人一生的好运气是有限的,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降临在汤恩伯身上。1956年6月29日,在日本做手术的过程中,汤恩伯因失血过多,死在了手术台上,终年56岁。

得知汤恩伯死在了手术台上,蒋介石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死了也好。”

这4个字,到底是对汤恩伯“大义灭亲”出卖陈仪的愤恨,还是对其晚年妻离子散的凄凉感叹,亦或是对当年汤恩伯不救张灵甫的怨念,个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汤恩伯只活了4年不到,就客死他乡的事实,确实印证了其恩师陈仪生前所说“活不过5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