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领域的学习策略 情感领域包括哪六个方面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情感领域的学习策略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情感领域包括哪六个方面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情感领域的学习策略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中班社会领域情绪情感教案40篇

教学策略是教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情滑笑拦境为出发点的有关检查、评价、监督、控制、调节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系统。
1.总体策略
(1)替代性策略
教学的替代性策略“倾向于通过提供全部的或部分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细化、排序和强调、理解和检验、以及迁移的建议,较多地代为学生加工信息。”在实际教学时,采用替代性策略进行教学大致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虽然教学的目的是希望教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但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因此,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旧经验引导到新学习。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的做法,相当于正式比赛之前的热身运动。这样信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形成心理准备状态,以便正式学习时对新知识特别注意。
明确地讲解教材内容:教师对新教材的讲解,是整个教学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该步骤的教学,相当于个体吸收新知识时输人到输出的整个处理历程。
辅导学生做及时练习:教师对教材内容讲解完毕后,每个学生是否都能如教师所预期地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知识的学习是很容易遗忘的,新知识容易遗忘的原因,是学习当时重复练习程度不够,致使在短时记忆阶段过后,转眼即告遗忘,要想避免学后迅速遗忘,及时练习是必要的。
从回馈中做错误校正:学习后及时练习的最大价值,除了加强记忆之外是练习后使学生获得回馈: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并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得以肯定,或对自已的错误做法加以校正。在及时练习阶段结束之后,如果教师发现多数学生已正确地学到了新知识,就可以放心结束这一节的教学。如果发现多数学生没有学到他教的新知识,他就必须检讨教学的缺点,并回头再带领学生温习一遍。否则,如学生未能学到本单元的知识,接下去的新单元教学,将更为困难。
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中小学的教学,学生们都需要在课后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如每个学生下课后都能独立完成他的作业,这就表示他们的学习已达到教师的预期。但是,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一般都不在身边,遇到困难也很难随时得到帮助,因此教师指定的作业最好不要超出课堂上讲解的内容。
(2)生成性策略
所谓生成性策略,即“鼓励或允许学生通过生成教育目标、内容的组织、细化、排列和强调、理解的检验,以及向其他方面的迁移,从教学中建构他们自己特有的意义。”在实际教学时,采用生成性策略进行教学大致包括以下形式:
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 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准备相应的具有良好结构的教学材料,使学生们能够通过探究而发现其中的原理或规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辅导,在学生自行探究学习之前,清楚说明问题性质和学习目的,但是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留待学生去自行探究发现得出。
小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包括讨论、竞赛、升敬分工合作等多种方式。协作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从而扩大个人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但是不宜做小组的主导,而且在小组协作进程中不宜表示意见。只是在学生们遇到困难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或提示。最后的答案应该由学生们自己发现得出。
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 使学校的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更具意义。比如,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多阅读现代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文学作品是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体验,会使人读后感到更有意义。在作文学习方面,让学生学习像作家创作一样,自选题目,自行撰稿,自行编辑,最后将作品印发出来,让大家公开批评。在数学学习方面,除演算技术外,重视数学原理的理解。尤其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在教学生学习解题得到答案,而是从数学原理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多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两种教学策略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种策略是绝对占优势的,而且存在许多影响一种策略的效果超越另一种策略的因素 , 很难说哪种策略好,哪种策略不好。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紧密相关。 因此,决定采用比较生成性的策略还是比较替代性的策略去设计教学并非一种简单的事情。 近年来,经由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放如何选择教学策略的问题,大致获得以下三点结论: 两种策略取向各有忧点 如果只从两种策略取向何者为优的观点看,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两种策略取向各有其优点。利用替代性策略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在学科测验结果中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利用生成性策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抽象思考、解决问题、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均有较为优异的表现。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教学目标只限于希望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替代性策略是较佳的选择。如果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学到较广的能力与气质,生成性策略则是较佳的选择。 不同学科宜采不同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曾就不同的学科分析不同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结果的关系。结果发现,教数学与自然科时,较适于采用替代性策略,原因是这些科目内容的系统性较强,而且一般都有明确的答案,学习时宜于按部就班。学习社会学科时,因内容广泛且涉及的问题未必只有确定不疑的唯一答案,采用生成性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不同策略适合不同年级,一般说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学习背景和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教学策略应向平衡的哪一边倾斜。
2.教学组织策略
(1)全班授课
也称班级授课制,是指把学生按照年龄或在某科目上的大体成都分成若干个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所有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以及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一样的。 全班授课可以使教师同时为许多学生提供教育,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效率较高,教师容易控制和调整教学的进程。 但是,由于人数众多,全班授课难以适应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方式和个性方面的个别差异,而且也不太适宜动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和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协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小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行为,扩大个人学习成果,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同时,小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小组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要求有良好的组织工作和学习准备,而且要激发所有的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进度方面也往往不容易控制。
(3)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指的是在同一时空里教师只与单个学生发生教学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提出各种要求等,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地轮流施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他学生按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进行学习。 个别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年龄不一、程度不齐、教学内容各自有别、教学进度也不一致。这种个别教学形式,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等能较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便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相当有限,它显然只能为培养少数人服务,无法满足大规模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即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

江西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心理学过程包括三个过程,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虚拟自我
  D.心理自我
  2.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苛勒
  D.加涅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缓陵没源
  4.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5.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客观性
  6.学习过程汪拦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谐音联想法
  D.关键词法
  8.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直觉思维
  9.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10.( )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11.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
  A.民主式
  B.****式
  C.监督式
  D.参与式
  1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13.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14.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
  A.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15.为了减少误差,( )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A.评价
  B.测量
  C.测验
  D.评估
  16.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 )。
  A.活动
  B.细节
  C.经验
  D.形式
  1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8.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9.学生将苹果、梨、桃等归纳为“水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20.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21.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2.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扰纳列结合学习
  23.吹拉弹唱属于( )技能。
  A.认知
  B.心智
  C.操作
  D.评价
  2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是由( )构成的。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25.“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
  26.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分
  27.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28.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选择(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29.( )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A.能力
  B.态度
  C.道德
  D.情绪
  30.学习困难综合征在( )中比较多见。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一般性的问题
  2.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 )。
  A.直接强化
  B.归因强化
  C.替代强化
  D.效果强化
  E.自我强化
  3.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认知结构说
  E.关系转换说
  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上位学习
  B.概念学习
  C.下位学习
  D.命题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5.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演唱
  B.文学创作
  C.打球
  D.运算
  E.开车
  6.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A.记笔记
  B.列提纲
  C.提问
  D.画图形
  E.生成性学习
  7.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有( )。
  A.效果律
  B.强化律
  C.练习律
  D.消退律
  E.准备律
  8.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
  A.生理的个别差异
  B.心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E.行为习惯的差异
  9.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性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断续型操作技能
  E.闭合性操作技能
  10.教学中可以借助( )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A.转换
  B.记忆
  C.解释
  D.分析
  E.推断
  1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
  A.流畅性
  B.认知性
  C.变通性
  D.序列性
  E.独创性
  1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时期不同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13.动机的功能有( )。
  A.激活功能
  B.选择功能
  C.指向功能
  D.控制功能
  E.强化功能
  14.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A.清晰性
  B.稳定性
  C.包容性
  D.概括性
  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15.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类型
  E.概念实例
  1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
  D.列提纲
  E.画关系图
  1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
  18.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 )。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E.价值体系个性化
  19.训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
  A.用途扩散
  B.过程扩散
  C.结构扩散
  D.方法扩散
  E.形态扩散
  20.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中不起作用。 ( )
  2.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 ( )
  3.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 )
  4.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
  5.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 ( )
  6.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强。 ( )
  7.教学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 )
  8.新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 )
  9.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和“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间题时,说明该教师已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 )
  10.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 )
  11.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 ( )
  1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13.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 )
  14.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要求学生作业时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
  15.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16.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 )
  17.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的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 )
  18.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
  19.自我控制法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 ( )
  20.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主观判断。 .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接手三年级的一个新班后,我发现班里有个比较.“特别”的孩子,他不仅性格孤僻。而且几乎与班上所有同学都发生过摩擦。经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某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性格暴躁;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个性,在孩子4岁时与孩子父亲离婚。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家的DVD影片几乎都是有关枪战、爆炸、打斗的,他说自己最喜欢看暴力电视节目。针对这些情况,我婉转而客观地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形成影响较大。鏊于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可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矫正。经过协商,他父亲与爷爷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一是决不打骂孩子,二是尽量限制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三是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们通过合理宣泄、榜样示范等方法对他进行教育疏导。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他的变化很大,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
  1.案例中,该儿童的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
  A.父亲的性格暴躁
  B.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
  C.暴力影片的影响
  D.缺少关爱
  2.若该儿童是通过暴力电视节目学会攻击性行为的,这符合( )的观点。
  A.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B.格式塔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案例说明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A.环境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遗传
  4.依据案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应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榜样
  B.德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
  C.环境对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D.既然是在校学生,学生德育主要就是学校的责任
  (二)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漏一罚十”、“错一罚十”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强调什么记忆方式?(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3.小学生记忆发展占优势地位的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
  4.增进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
  A.直观形象法
  B.谐音记忆法
  C.联想法
  D.歌诀法
  一、单选题
  1.D【解析】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层次。
  2.A【解析】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自桑代克而确立,因此他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D【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4.C【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要学习该命题,必须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
  5.C【解析】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
  6.C【解析】这是画线的一种变式,也是一种复述策略。
  7.C【解析】题干是对谐音联想法的解释。
  8.C【解析】题干是对聚合思维的解释。
  9.A【解析】操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肌肉运动实现的。
  10.A【解析】题干是对认知策略的解释。
  11.C【解析】题干是监督式领导的课堂管理特征。
  12.A【解析】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
  13.A【解析】接受是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14.B【解析】不同性质的班级有不同性质的群体凝聚力和不同的群体规范,教师必须用不同的管模式进行管理。
  15.C【解析】题干所涉及的环节是测验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16.B【解析】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时往往关注的是细节。
  17.A【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才开始初创。
  18.C【解析】就同一个体而言,心理发展所需要的时期与条件不同。
  19.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20.B【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能和国家、社会利益建立联系,有的是和个人的眼前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按此标准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高尚与低级。
  21.D【解析】迁移的内容有一般的也有具体的,据此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2.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概念学习的内涵。
  23.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4.B【解析】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可知B项正确。
  25.B【解析】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叫无结构的问题。题干的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因此选B。
  26.A【解析】态度的核心成分就是态度的情感成分。
  27.C【解析】厌学是一种情绪反应。
  28.B【解析】侧重知识或结果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或结果,所以用接受学习。
  29.A【解析】能力是使学习、工作、创造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30.A【解析】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二、多选题
  1.AB【解析】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2.ACE【解析】班杜拉提出的三种强化是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ABCE【解析】D项为现代迁移理论的一种。
  4.ACE【解析】BD两项是以知识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的。
  5.ACE【解析】BD两项为心智技能。
  6.BD【解析】ACE三项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
  7.ACE【解析】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8.CD【解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和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9.CD【解析】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10.ACE【解析】领会的三种表现形式是转换、解释与推断。
  11.ACE【解析】BE)是问题解决的特征,故排除。
  12.ABCE【解析】见大纲心理发展的特征部分。
  13.ACE【解析】动机具有激活、指向、强化三种功能。
  14.ABCDE【解析】这五个特性都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15.ABCE【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名称、定义、特征、实例。
  16.ABC【解析】列提纲和画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的方式。
  17.ABD【解析】CE两项与题干的内涵不符,应排除。
  18.ABCDE【解析】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这五个等级。
  19.ACDE【解析】训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就是这四种。
  20.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三、判断题
  1.×【解析】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定向映象的形成更重要。
  2.×【解析】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学生一般先认识自己的任务,然后监视进展情况,并根据监视结果采取补救措施。
  3.×【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一种问题解决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4.×【解析】态度的三种成分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5.√【解析】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关注的是潜能、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
  6.×【解析】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7.×【解析】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8.×【解析】题干讲的是专家型教师吸引学生注意方的特征。
  9.×【解析】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10.×【解析】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11.√【解析】因为在这一水平上要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12.×【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进行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
  13.√【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做定性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判断。
  14.×【解析】题干所指是新教师在课堂练习中的具体做法。
  15.×【解析】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16.×【解析】提出假设的常用方式是算法式与启发式。
  17.√【解析】自然实验能较好地反映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真实情况,所以所得结果比较实际。
  18.√【解析】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19.√【解析】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身行为改善,强调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感。
  20.×【解析】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四、情景题
  (一)
  1.ABC【解析】略。
  2.C【解析】题干符合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3.ABC【解析】略。
  4.AB【解析】CD项都过于片面。
  (二)
  1.A【解析】题干符合复述策略的内涵。
  2.C【解析】意义识记是指理解记忆。
  3.BC【解析】小学生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
  4.ABCD【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