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表明,我国土壤含铜为3〜300mg/kg,平均含量22mg/kg。这是由于土壤中铜的可给性主要受有机质固定的影响,其他因子如酸碱度的影响不如对其他微量元素那样深远。我国有机质土分布零星,面积也很小,含铜较多的有机质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省。在新开垦的酸性有机土上种植植物最先出现的营养性疾病常是缺铜症,这种状况常被称为“垦荒症”。
在南方,缺铜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两省,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安徽也有相当面积的黄壤,其有效铜含量为痕迹至3.25mg/kg,平均0.59mg/kg,该土壤也属于易缺铜的土壤。在北方,由黄土发育的各类土壤如黄土区的绵土、填土等含铜量均不高。江苏徐州、淮阴地区的砂质黄土有效铜含量少于1mg/kg,其他土壤则都较丰富。
华中丘陵区红砂岩发育的红壤、江苏徐淮地区的砂质黄潮土、西北地区遭受风蚀、水蚀的风砂土、黄绵土有效铜含量较低。中性与碳酸盐紫色土、石灰岩发育的石灰岩土,北方与南方的花岗岩、砂岩、石英岩发育的土壤,如填土、黄壤、赤红壤、砖红壤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态铜含量较低,都有可能缺铜。长期溃水的低湿水稻土也有缺铜的可能。
如何正确科学施用铜肥
铜是作物体内多种氮化酶的组成成分,是叶绿体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光合作用,缺铜影响植物繁殖器官的发育。 对铜敏感的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洋葱、菠菜等,果树中有桃、李、杏等,都可因缺铜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常用的铜肥有硫酸铜、氧化亚铜、含铜矿渣等,以硫酸铜最为便宜和有效,可基施、叶面喷施、浸种和拌种。基肥亩用1-1.5公斤,施用时将铜肥均匀撒于地表,随翻耕入土,或条施在种子附近;喷施时间应不晚于小麦分蘖末期,喷施浓度为0.02%-0.05%,最好在溶液中加少量熟石灰以免药害;拌种每公斤种子用0.6-1.2克硫酸铜,用少量水将硫酸铜溶解,与种子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浸种硫酸铜溶液浓度为0.01%-0.05%。施用铜肥应注意只有在确诊为缺铜时方可施用,用量宁少勿多,浓度宁稀勿浓。铜肥后效期长,一般4-5年施1次即可。